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正文内容

苏州探索引领未来农业领域竞争发展的新赛道

admin6个月前 (09-24)产业新闻20

  种田也可以无人化。这不是天马行空的臆想,而是已然成为现实的存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英国、美国、以色列、荷兰、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开始构建无人大田农场、无人猪场、无人渔场。

  我国的“无人化农场”也与全球速度同步,从2017年起步,2019年、2020年已经有颇具规模的“无人化农场”现身,当前正呈现遍地开花的形势,目前山东、福建、北京、黑龙江、安徽、江苏等地都建起了“无人化农场”。

  “无人化农场”本质是机器换人,主要是探索实现农机自动化、智能化应用,减少人工的劳动量,进而实现由有人到少人、从少人到无人的过程,建立作业标准、实现自动化耕种管收。

  “无人化农场”作为未来农业的一种全新模式,正引领全球农业领域的“新赛道”。有观点认为,未来国家之间农业竞争的主赛道极有可能是无人化。

  苏州的“无人化农场”建设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去几个典型现场一探究竟。

  坐标:太仓市璜泾镇雅鹿村 田里都是机器人

  启动电源,打开驾驶室里的电脑系统,选择运行线路、作业类型、作物类型,不需要人员驾驶,拖拉机自己就会朝着田里“走”过去在太仓市璜泾镇雅鹿村雅丰农场合作社的农机房里,青年农机手周一鸣正在调试无人驾驶拖拉机。

  去年,璜泾镇启动“智慧农场”项目,雅鹿村作为“无人化农场”建设试点,对村里合作社农场的500亩农田进行农田环境、农用设施、农业机械优化改装,并投入约100万元从上海引进1台无人驾驶拖拉机、3台无人驾驶插秧机、2台无人机。今年夏种,这些机器在田间正式“亮相”,开始进行运行实验。

  “驾驶室里的电脑相当于机器的大脑中枢,外面的卫星天线相当于眼睛,有了它们,机器可以自行前进后退、转弯掉头、躲避障碍、执行各种内置的作业模式。”周一鸣说,夏种期间,他们主要测试了无人驾驶拖拉机平地、犁田的功能,效果都不错,机器又“听话”又“能干”。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开发无人驾驶拖拉机的深翻、碎草等功能,让机器彻底发挥出“潜力”。

  雅丰农场旁的十几亩农田里,碧绿的秧苗迎风而立,整整齐齐宛如铺上了一块绿色地毯,这就是村里无人驾驶插秧机的“作品”。

  “今年夏天,我们用无人驾驶插秧机试种了十几亩水稻,现在看起来生长情况非常好。”雅丰农场技术负责人许立告诉记者,相比人工插秧,无人插秧机插的秧苗更板正更整齐,节省人力的同时效率也提高了,两三个小时就完成了十几亩地的插秧工作。同时,相比一般的机插秧,无人插秧机只需要一个人适时给机器添加秧苗,省下了驾驶机器的人力,同时设置了恒定速度后,插秧的操作更加稳定,效果更好。

  农田翻垦完毕,秧苗也已经种下,之后的打药、喷水,就轮到无人机“登场”了。目前,雅丰农场有200多亩农田依靠无人机来完成施肥、打药、滴灌。一台机器需要一个人操纵、一个人充电观察,4名工作人员利用两台机器,半天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施肥打药任务。“如果是人工背负式打药,4个农民需要三四天才能打完,效率提高了好几倍。”许立说。

  建设“无人化农场”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出于对农业发展的长远考虑。雅鹿村党委书记顾爱东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严重,农场的老师傅逐渐退下来,新农民还不多,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危机。在他看来,“无人化农场”正是破解这个难题的解决办法:“在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用无人化、少人化、智能化作业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同时,实现农业种植标准化、精细化、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坐标:常熟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空中都是无人机

  当下是农作物农田管理的关键时期,然而在江苏省常熟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种业基地,田里总是空空荡荡,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常熟市种业有限公司技术员钱嘉梁告诉记者:“在这里,无人机、机器人上天入地,工作人员只需在办公室里操作就可以了。”

  钱嘉梁一边说,一边掏出手机打开基地无线通信平台。屏幕上各个区域土壤墒情、水位、水质等情况一应俱全,轻点几下,几片需要灌溉的区域内,泵站、智能取水口运作起来,水流、水位等数据变化也实时传送到手机页面上。

  完成远程操作灌溉之后,钱嘉梁又打开了虫情监测系统,远程查看水稻种子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在他进入程序的同时,田间放置的农用通气象站、可视化虫情测报灯、各类传感器、监测机器人等设备已经实时采集好了相关信息,并且通过综合展示与控制平台整理分析形成相关数据,展现在手机平台页面上。钱嘉梁说:“根据这些监测数字,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田间情况,判断病虫危害程度,科学制定用药方案。”

  这样的无人化作业场景,在常熟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种业基地随处可见。

  为了实现智慧大田生产,推广应用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2021年8月,常熟启动江苏省常熟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东联村种业基地(智慧大田)项目,分两方面建设:一是投资1208万元,建成自动化节水灌溉水稻制繁种基地1560亩,二是投资400多万元,通过应用无人机、智能农机、机器人、农业物联网及配套大数据处理技术,打造智慧大田示范生产场景。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今年6月底,种业基地(智慧大田)项目顺利投用,1500多亩的农田被划分成智慧繁种区、品种示范区、常规生产区三个功能区。智慧繁种区面积为390亩,明渠灌溉改为管道灌溉,原有设施升级为智能化泵站,设计灌溉时间为48小时;同时根据水稻繁种流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无人机遥感、农业物联网等多项技术,实现繁种过程中父母本花期监测、智能赶粉和生长监测等工作。

  品种示范区面积为450亩,新建一座泵站,采用智能化控制,控制信号可接入手机App及计算机,实行远程操作,设计灌溉时间48小时,灌溉管道采用加筋PE管,总长5.35公里,取水口装备IEV智能电动阀51个,应用太阳能电池,信号通过无线网络传输,传输半径可达1公里;同时利用物联网、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实现环境信息采集、土壤墒情监测、水稻苗情分析等功能。

  常规生产区面积为720亩,田块平整后对原有U形渠道进行改建,并应用基于北斗技术的无人驾驶农机,实现生产管理智慧化。

  今年,常熟市种业有限公司将在已有成果上,对标“无人化农场”的创建标准,争取早日实现“六化”目标:人员专业化、装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农田“宜机化”、作业精准化、机艺融合化。包括将投入1000万元配置具有远程监控、自动导航、无人/辅助驾驶等功能的智能农机装备,建设农机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农机作业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调度,投入12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500亩,配备完备排灌设施,方便大型农机进出作业,实现粮食作物耕种管、收、储等多个环节全程机械化、无人化精准作业等。

  常熟市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俊表示,希望通过开展智慧种业示范生产场景建设,推广应用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实现种业生产作业精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坐标: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播种收割靠“算法”

  今年夏收季节,在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工作人员在手机App里按下启动按钮,无人驾驶收割机便可进入全自动收割的状态,沿着规划好的路径缓缓开进“无人化农场”的麦田,自主收割小麦,一台无人驾驶收割机每小时可以收割15亩地左右。

  这是苏州首次小麦机械化无人化收割作业,标志着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从水稻生产向稻麦轮作“耕种管收”环节延伸拓展。小麦机械化无人化收割具有省工、减损、提效、降耗四大优势,通过无人驾驶收割机可节省两名熟练机手,每天可节省1000元成本。同时,通过提前设置好相关数据,无人驾驶收割机可以做到精准作业,实现小麦机收损失率从接近2%降至1%以内。另外,智能终端平台可根据收割机作业幅宽和田块大小合理规划机具作业路径,做到不漏割不重割。通过优化收割作业的路径规划,让收割机少跑“冤枉路”,降低机具损耗。

  在今年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头部批省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园区)名单上,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榜上有名。

  这也是吴江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建设的一个缩影,通过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应用,实现示范基地农机装备从“有机可用”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无人化方向发展,复式高效、节能低耗、智能环保型农业机械成为园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

  吴江当地通过对园区田块基础设施进行宜机化和信息化升级改造,使“小田变大田、多块变大块”,实现农田“宜机化”,通过基础通信网络和基础位置信息服务网络等建设,对田块进行网格化管理,通过无人卫星平地机进行格田改造,每个格田面积50亩,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机械作业效率、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平、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田块周边部署低功耗物联网传感器终端、建立5G基站,实现5G信号全覆盖。目前,当地建成粮食生产“无人化农场”示范基地核心区域面积500亩,辐射带动面积1万亩。

  “无人化农场”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从机械替代人到半有人,直到实现作业和管理过程的全无人化,无论从技术层面抑或是管理层面,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人化农场”是农业生产的一种高级的组织方式和先进的生产模式,该模式要依托于生物技术、智能农机、信息化技术等的发展与进步。

  与全国很多地方一样,苏州的“无人化农场”仍处于模式探索阶段,但其推进速度正在加速。我市也正在酝酿出台《苏州水稻生产“无人化农场”创建指引(试行)》,打造一批水稻生产“无人化农场”,引领全市乃至全省水稻生产全过程智能化发展方向,探索一条精准化作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路子,提升全市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水平,为苏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好装备与技术基础。

  当“谁来种田”“怎样种田”的时代拷问越来越紧迫,“无人化农场”或许就是答案之一。

  同时,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新阶段,“无人化农场”的出现,无疑是为农业生产插上了智能化、信息化的“翅膀”,从而推动“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taicang.021cf.cn/index.php/post/4241.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内外兼修”撑起乡村振兴“面子”和“里子”

“内外兼修”撑起乡村振兴“面子”和“里子”

  乡村振兴,既要推动强村富民,也要让农村人居环境美起来。近年来,苏州在推进乡村振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高水平推动村强民富环境美。“里子”与“面子”兼顾,不断擦亮和提升乡村振兴底色与成色。   面对乡村振兴这道题,苏州交出了不俗的答卷。乡村振兴不仅要看“面子”,优美的人居环境,整洁的村镇面貌,更要看...

【苏州太仓璜泾厂房出租苏州太仓璜泾厂房出租网苏州太仓璜泾厂房出租价格信息】-苏州58同城

【苏州太仓璜泾厂房出租苏州太仓璜泾厂房出租网苏州太仓璜泾厂房出租价格信息】-苏州58同城

  钢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钢混结构八成新   太仓 -璜泾璜泾镇-苏州市太仓市可办环评   太仓 -璜泾荣文路-道路-苏州市太仓市可办环评   太仓 -璜泾荣文路-道路-苏州市太仓市可办环评   太仓 -璜泾荣文路-道路-苏州市太仓市可办环评   太仓 -璜泾荣文路-道路-苏州市太仓市可办环...

太仓市人大常委会

太仓市人大常委会

  喜迎二十大 代表在行动太仓市各级人大代表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乡村振兴,一头连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基层高水平治理。太仓各级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率先垂范,勇于实践,积极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共同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立足岗位,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多做奉献”是陈伟刚一直坚持的理念。为了带...

太仓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

太仓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

  [我的会员中心][退出][资费标准][付款方式]   [正在报名][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公开招标][监理]【高新区】科教新城管委会实施 *** 年科教新城绿化零星工程(增补)监理招标公告 [正在报名]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 [公开招标] [监理]【高新区】科教新城管委会实施 *** 年科教新城绿化零星工程(增补)监理招标公告 1.1科教新城管委会实施...

太仓市璜泾镇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完成278亿元

太仓市璜泾镇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完成278亿元

  太仓市璜泾镇加快提升科创能力,积蓄转型发展动能   苏报讯(驻太仓首席记者 顾志敏)成功落户8个人才项目,拟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1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已完成2.78亿元……今年以来,太仓市璜泾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连串迭创新高的数字,正为全镇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作为民企重镇,在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之际,璜泾镇一直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

太仓建行结对雅鹿村发挥“党建+金融”聚合力

太仓建行结对雅鹿村发挥“党建+金融”聚合力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太仓建行结对雅鹿村发挥“党建+金融”聚合力   近日,太仓建行党委、苏州建行机关第三及第十五支部委员会与太仓雅鹿村党委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建行党员干部在雅鹿村顾爱东书记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唐家宅、雅丰农场专业合作社、雅鹿花园、党建展示厅等地...

太仓璜泾镇雅鹿村:机器代人“慧”种田

太仓璜泾镇雅鹿村:机器代人“慧”种田

  方方正正的田块里,3台插秧机来回穿梭。它们的身后,一行行碧绿的秧苗整齐排列,走近细看,机器里的驾驶室里空无一人……这是今年夏种期间,太仓璜泾镇雅鹿村农田里出现的场景。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汗水农业”升级成“智慧农业”。作为璜泾镇农业发展主战场,近年来,雅鹿村应用数字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转变,实现农业生...

江苏太仓:幸福宜居的“现代田园城”

江苏太仓:幸福宜居的“现代田园城”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初夏,江苏太仓城厢镇东林村,阳澄湖的支流杨林塘穿村而过,两岸,一望无际的麦浪蔚为壮观。2018年,东林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达2127万元。其中,工业厂房出租与农业的收入比由原来的7∶3变为如今的5∶5,未来预期倒置为3∶7,村级收入呈现更为稳定可持续的态势。   太仓自古农业发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