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人大常委会
喜迎二十大 代表在行动太仓市各级人大代表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乡村振兴,一头连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基层高水平治理。太仓各级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率先垂范,勇于实践,积极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乡村,共同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立足岗位,求真务实,努力工作,多做奉献”是陈伟刚一直坚持的理念。为了带动村级经济发展,他深入分析市场前景,不断走访村民听取意见,确定了农产品种植销售和投资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培育特色,打造村“枫金桥”农产品品牌,带领村民参与直播带货和现场展销活动。另一方面,努力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成立小桥村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小桥村粮食烘干中心,规范生产、加工、包装流程,并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和优化专业化水平,搭建起良好的新型职业农民学习、成长和展示平台,进一步巩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基层工作多年,他始终初心不改,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汗水,在广阔的土地上与群众连心,用责任心扛起作为人大代表的担当。
扎根农村三十余年的顾爱东,是众人口中的“老黄牛”。在他的带领下,雅鹿村从十多年前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贫困村,一步步发展壮大,实现了土地高效流转、厂房村企共建、乡村全面振兴的逐步跨越。现如今,村集体兴建的25000平方米智能制造产业园拔地而起、载誉“苏州市美丽生态牧场”的梅山猪养殖场高标准建成、基于信息技术实现智能管理的“无人农场”落地生根。雅鹿村在持续推进“建设质量高、成果维护好、点位全覆盖”的美丽村庄建的同时,大胆创新,在苏州全市范围内率先试点“家庭诚信积分”,使村民参与社会治理、文明创建的标准得到全面量化,“宴席简办”“使用公筷”等成为了全体村民的新共识。
身为太仓市人大代表的他,带动致富的眼光也不仅限于一村,在他的发起下,联合璜泾镇13个村共同收购工业工厂、合作投资开发的“村级抱团发展”项目已初具雏形。“梧桐花开,静待凤来”,他畅想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美好未来,他欣慰文明乡风的深入人心,他坚信“抱团发展”项目的广阔前景,他还在行动继续书写着自己乡村振兴的******事迹。
用“一分地的快乐”换得村民“向往的田园生活”
“我们希望小区里能有块地种种菜。”在一次选民接待中,沙溪镇人大代表沈建国收集到了这样一个“心愿”。作为半泾村党委书记,村民的心愿成了他的履职清单。
在充分考虑村民的实际需求后,沈建国制定了“泾心小菜园”改造提升方案:“挖沟渠、引水流、清乱石、建道路,重新规划”,蕞终在小区南侧开辟了一块占地9亩的小菜园。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沈建国又组织村民议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议菜地的分配办法,蕞终由小区党员先锋户、文明户等84户村民分别认领种植,用“一分地的快乐”换得村民“向往的田园生活”,增添乡村乐趣!
随着菜园的开放,村里的人大代表们成了大忙人,他们定期采收村民户种植并自愿捐献的新鲜蔬菜,免费为13户困难家庭,特扶对象烹饪和送去美味菜肴。沈建国表示:“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将始终如一的想村民所想,谋村民所需,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心上。”
2008年,单丽婷走出校门、来到乡村,从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到牌楼社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领头羊,让牌楼社区“摇身一变”、成为“亿元村”,多次获得省、市各级荣誉及表彰。她扎根乡土、立足村情,以“规模化、机械化、品牌化”为三大抓手,集思广益制定出“牌楼白蒜”的科学发展规划。先是扩大白蒜的种植面积,从30亩增加到200亩,改变了牌楼白蒜“小打小闹”的局面;然后通过多方实地考察,进行生产升级,打造全流程机械化生产,使白蒜预产值达亩产1000斤,让村民“省劲儿又省心”;又抢抓机遇,以“太仓白蒜”为契机,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乘势而上创建了“苏仓楼”白蒜品牌,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推广,为白蒜产业开辟了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