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边界行洋桥村②
洋桥村位于宝山区罗泾镇的西北部,与嘉定区、江苏省太仓市毗邻。因沪太路(今洋桥路)上与永宁塘相交处的水泥桥,俗称“洋桥”,故名。约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形成集市,有小店10多家,小厂数家。
如今,连接上海市中心的沪太路与蕰川路在这里交汇,是上海北部地区重要的进出入市境通道。2015年,罗泾镇洋桥村成为上海市首批1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美化村域环境,构建特色旅游”主线,逐步建成集优质农产品生产、生态环保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农村。
沪太路,郊区段也叫沪太公路(省道S126),是一条由上海市静安区(原闸北区)到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的一条省际公路。全长约38.5千米,其中近90%路段在宝山区境内。沪太路于1922年建造完毕通车,是上海到外省市蕞早的公路。如今的沪太路,经过多次拓宽改造,路宽达50米、双向8车道,仍是连接沪苏的一条主干道。
在20世纪之前,从江苏太仓浏河到上海,只有一条顺着田埂的,千弯百曲的小路。
才14岁的太仓浏河人项惠卿,沿着这条小路,肩挑行李,踩着泥泞,到上海一家纱厂当学徒,深深尝到了行路的艰难。到上海以后,看到的是上海的花花世界,而近在咫尺的太仓农村,依然贫穷落后,渐渐地在他的心灵深处萌生了开辟一条公路,沟通城乡,方便旅行,发展家乡心愿。他勤奋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由学徒升为经理,终于成为上海棉纱行业的佼佼者。
1920年冬,项惠卿得到同乡会的支持,设立了“沪太公路筹备处”。在集资会上,大家议定修建这条公路资本总额为50万银元,项惠卿当场慷慨解囊,倾其所有,认购总额的一半。
筑路工程开始后,确定路线,征购土地,落实拆迁,沿途设站等等。不少太仓家乡热心人士,自告奋勇,进行筹划,群策群力,工程进展神速。
1922年春,从上海闸北通车至大场,同年秋通车至罗店,冬初通车至浏河,全长近40千米的沪太公路全部竣工,项惠卿的夙愿也终于实现了,太仓父老乡亲欢呼雀跃,沪太公路也成为了江苏头部条民营公路!
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件发生后,沪太汽车公司的全体员工均主动派出车辆,积极支援,为前方运送各种物资,但不幸的是,沪太汽车公司在上海闸北的公司厂房,在战争中遭到日军的严重破坏,客货车站以及沿线设施、公路路面等也都毁损惨重。到1937年年底,沪太汽车公司彻底破产。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新复业,但经营举步维艰。1952年,沪太汽车公司由苏南汽车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接办,开始了新的历程。
友情提醒:宝山86路班次间隔较长。
洋桥检查站——往江苏省太仓市方向
洋桥检查站——往上海方向的车辆检查
洋桥检查站——大概是蕞大的门牌号了吧
沪太公路界河桥——站在桥上往北看(照片右侧河驳岸有坡度的属宝山区)
沪太公路界河桥——站在桥上往南看
沪太公路界河桥——站在桥上往南看
蒲华塘左岸——嘉定区与太仓市界(两棵柳树为标志)
蒲华塘左岸——嘉定区与太仓市界(貌似原界泾的缺口)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