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情深无问西东
航拍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手工编织产业园和紫云南郡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汉阴县涧池镇获得苏陕对口帮扶资金600万元建设安置点标准化厂房,引进万顺兴电子、藤发五金、艺藤家具、康泉制衣等社区工厂入驻手工编织产业园,为搬迁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500余个。记者 袁景智摄
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来自江苏省的部分援陕干部和单位受到了表彰。他们在助力陕西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人力、财力、智力等方面贡献“江苏力量”,对陕西进行了立体化、全方位帮扶,为陕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日前,记者走访了部分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的江苏省代表,听听他们的帮扶故事。
朱永明(左)在周至县终南镇老堡子村的水蜜桃大棚里调研。资料照片
“我们村过去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发展不强。多亏了4年前从太仓市过来的帮扶工作组,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6月28日,周至县青化镇青化村村民李民兴说。
2017年1月,江苏省太仓市帮扶西安市周至县脱贫攻坚,经过层层选拔,熟悉农村、富有开创精神的太仓市沙溪镇镇长朱永明,被确定为太仓市对口帮扶周至县工作组组长,挂职周至县委常委、副县长。太仓市沙溪镇副镇长刘君被确定为工作组成员,挂职周至县政府办副主任。2017年4月,工作组成员离开江南鱼米之乡,来到秦岭山脉脚下的贫困县周至,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朱永明结对驻村在周至县青化镇青化村。刚到青化村时,他住在村委会的一间狭小平房里。房间部分墙皮已经脱落,里面有一张办公桌,没有床。他找来一些木框,勉强做成一张简易床。村委会在310国道旁,晚上经过的卡车很多,他常常被吵得睡不着觉。刘君初到周至县也感到语言、饮食、气候都不适应……然而,这些困难对他们而言,都能克服。他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是如何尽快找到两地的结合点、切入点、共赢点与立足点,用好用活太仓市的帮扶力量,助力周至县脱贫攻坚。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朱永明和刘君白天行走乡野,深入老乡家中;晚上埋首案牍,汇总材料,总结思路。他们走遍周至县所有乡镇,记录下一个又一个诉求,写下一个又一个方案。4年多来,工作组通过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劳务协作、社会帮扶等深入开展两地协作,畅通了帮扶新渠道。
6月28日,在周至县的陕西佰瑞猕猴桃研究院有限公司猕猴桃种植基地,提到太仓市对口帮扶周至县工作组,当地村民有说不尽的感激。工作组为种植猕猴桃的贫困户联系种苗、培训技术,鼓励标准化种植,还帮忙销售。经工作组牵线搭桥,周至县猕猴桃通过陕西特色农产品太仓物流配送中心,走进了太仓市千家万户。在工作组的推动下,2017年以来,苏陕协作省级援助周至县资金6775万元,支持周至县75个项目,其中产业类项目63个,脱贫增收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到太仓浏河古镇、沙溪古镇旅游的游客,可以在古镇上的专营店买到周至县的特产,让人们在千里之外,品尝到正宗的周至味道。为了推进消费扶贫,助力“陕货进苏”,工作组牵线两地龙头电商企业对接座谈,达成了一项项合作,两地结对部门、镇与镇、村和村不间断开展经贸往来,不断织密消费扶贫网。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渠道,周至县名优农副产品顺利进入苏沪市场,解决了周至县农副产品卖难问题,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
此外,工作组积极推动两地人才交流,通过交流学习、挂职锻炼、参加业务培训,赴太仓市学习的周至县干部把东部地区先进的理念、好的经验做法带回了周至县。工作组还积极促成两地团委、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建立帮扶协作机制。太仓市文明办牵头连续4年向周至校园送来“爱心大礼包”及学习生活用品,周至县98名贫困学生顺利与“太仓妈妈”结对。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在全面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上,太仓市对口帮扶周至县工作组谱写了“结对帮扶守初心、共同发展担使命”的时代篇章。今年,太仓市对口帮扶周至县工作组被评为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为苏陕扶贫协作写下了生动注脚。(记者 吴莎莎)
泰州市高港区对口帮扶淳化县联络组
栾玉柱(左)在淳化县车坞镇居集村的绿安蔬苹果扶贫产业示范园内查看苹果长势。记者 李欣泽摄
6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淳化县十里源镇的咸阳江之塬农业有限公司,只见冷库、菌料菌棒生产线、技术用房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24座蘑菇种植车间里干净凉爽,口蘑在培养菌床上露出一个个白色“脑袋”,等待工作人员采摘。
脱贫群众魏彩霞是十里源镇沟圈村人,采菇技术娴熟,午饭时间仍然站在高高的梯子上工作。“我住在公司对面的易地移民搬迁福缘社区,自2018年搬迁到福缘社区后我就在这上班,收入按工作量算,一个月收入3000多元,老公在江苏打工月收入4000多元,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魏彩霞说。
2017年,江苏泰州市高港区对口帮扶淳化县联络组引进江苏能人于拥军到福缘社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建设以双孢菇种植为主,平菇、鸡腿菇为辅的食用菌农业产业示范园。4年来,该公司已投入近3000万元,形成年产双孢菇1400吨,平菇1000吨的规模。
“这个项目通过农业产业扶持和苏陕协作支持,以入股分红和入园务工等方式实现企业与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双赢,确保易地搬迁群众能搬出、住得稳、能致富。”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淳化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栾玉柱说,“高港区利用苏陕协作资金为项目投资了250万元,并积极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公司年产值3400万元,亩均年产值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人。”咸阳江之塬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翠苹说。
同样忙得顾不上吃午饭的还有60岁的张怀宝。在淳化县车坞镇居集村的绿安蔬扶贫产业园里,他不仅忙着给苹果套袋,还组织周边的村民一起来干活。
“2020年,我承包了180亩苹果园,组织周边村民来栽树、绑杆、除草。今天套袋,来了50多人,人均一天能挣80元至100元,按标准做好还有奖励!”张怀宝高兴地说。
“我们用‘当地人管当地人’的方式管理果园,由咸阳绿安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供农技农机支持,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不仅保证苹果的质量和丰产,也让村民致富。” 陕西红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方国红说。
“绿安蔬苹果扶贫产业示范园是淳化县38个苏陕协作项目之一,占地面积3000亩。200多户贫困户每年可享受分红。”栾玉柱说。
自2017年起,高港区对口帮扶淳化县,共争取省级苏陕协作资金5140万元,引导社会资本投入10.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5202人增收;实施各类社会公益设施项目25个,累计资助贫困大学生300多人,发放助学金60多万元;招引4家东部企业落户淳化县,企业实际投资1.5亿元。
“下一阶段,我们将秉承‘高港-淳化一家亲’的理念,携手淳化县从对口协作向产业协作转变,全力打造两地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栾玉柱说。(记者 李欣泽)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