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正文内容

江苏:十年改革路“三农”画好图

admin8个月前 (09-24)产业新闻19

  春光明媚,无锡惠山区桃源村居民的生活富足美好。周建鹏摄

  麦苗拔节快长,大田里早已不见“汗滴禾下土”的老农,取而代之的是自走式植保机作业。盐城市亭湖区富民社区农户陈万才如今也能忙里偷闲了,“田地集中上了规模,整个农业生产过程都比过去省时、省力、高效了。”这样的转变,源自当地正在开展的“小田变大田”改革试验。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以占全国3.8%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5%的粮食,养活了全国5.8%的人口。2020年,江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2万元,位居全国前列。“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优先谋划。”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年初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作此强调。

  农本关系国本,“三农”发展离不开改革,江苏的“三农”改革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自2011年至今,江苏各地累计承担全国和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的107项改革试验任务,一大批成果相继转化。十年改革路,创新立潮头。如今,一幅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图景正跃然眼前。

  泰州市姜堰区颁发首批助理乡村振兴技艺师证书。刘晓霞摄

  谷雨时节,泰州姜堰。540亩的井贤家庭农场里,翠绿的麦苗随风摆动,呈现一幅自然恬静的田园画卷。

  “学了新技术,用工成本每亩节省至少40元,综合增收每亩在百元以上。”从传统的庄稼汉到今天的“新农人”,姜井贤的感受线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农技人员与包括姜井贤在内的农场主开展“点对点”实训指导,姜井贤学会了节氮减肥健康种植、精确定量高质量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多项农业新技术,还取得了助理乡村振兴技艺师的初级职称。

  培育“新农人”,是江苏为推进乡村振兴所抓的一项工作。来自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该省每年开展农业农村人才技能培训至少20万人。

  “新农人”也有发展的烦恼,单打独斗经营的风险在所难免。常州新北区种植户葛林林去年就栽了大跟头,一个超长梅雨季使得他种的40亩猕猴桃树大部分被淹死,一下损失了60多万元。放弃与否,他纠结了很久。好在,当地新农家庭农场联盟工作人员闻讯******,送来了“组织的温暖”。去年底,在联盟的指导和建议下,葛林林决定将猕猴桃种植规模压缩在十几亩,其余则搭起16个大棚用来种植草莓以及黄瓜、辣椒、圣女果等应季蔬菜。

  “我们想让生产成本再降一点,亩均产量再增一点,资源配置再优一点,成员能力素质再升一点。”谈及成立联盟的初衷,新农家庭农场联盟理事应英介绍,他们集合了新北区62家核心家庭农场的力量,致力于为成员单位提供农资统购、技术指导、信息咨询、渠道打通等******,“像葛林林做瓜果蔬菜,温室大棚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向厂家直接采购,质量有保证,价格还便宜。”

  在应英看来,抱团发展将是“新农人”稳健发展的大趋势。除此之外,数字乡村建设也在为这个群体赋能加油。

  在南京市六合区,当地以“1 N X”综合体组织框架组建了天纬、艾津、河王三家农业******联合社,每个联合社以一个核心成员牵头,包含N个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拓展了品种布局、栽培管理、植保防治、机械施肥、机耕机收等X项******模式。以艾津农业******联合社为例,其借助物联网技术打造的线上管理平台上线多农户。

  对此,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邹伟认为,发展农业社会化******综合体,有利于推动农业******降本增效,实现农民收益、合作社实力、农业生产水平“三个同步提升”,而突出信息化应用则是提速增效的关键一招。

  淮安市淮安区蛇峰村一处现代化育苗大棚。人民网 耿志超摄

  走进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黄尖社区,一张崭新的“土地拼图”尤为显眼。2019年9月,该区抓住江苏省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机遇,在黄尖镇和便仓镇试点省级“小田变大田”改革试验。当年,首批试点的431户2790亩地由分散的1123块整合为147块。

  “‘小田变大田’让我们庄稼汉又重新从地里刨出了‘金娃娃’。” 饭后,站在自家宅后一块宽阔平整的田边,黄尖社区居民单国民乐得合不拢嘴。从前,他家的9.5亩地是东一块、西一块,农业机械在“巴掌地”“皮带田”里派不上用场。如今通过换田,每户村民都得到了一整块承包地,机作问题迎刃而解。经此一改,黄尖镇平均每亩地降低经营成本约160元。

  在淮安市淮安区蛇峰村,“能人”缪锦丛除了担任村两委委员,还在村集体领办的登峰农机合作社担任农机操作手。前阵子,他连续一周开着高地隙植保机,进行农田作业约2000亩。

  “一年下来收入10万元不算事,公事私事都有干劲儿!”缪锦丛算了笔账:做村干部一年工资3.4万元;自家8亩承包地流转入土地股份合作社,每年可得到6900元的保底收益金;作为农机操作手,他操作收割机每亩收入20元,操作无人植保机每亩3.5元,高低隙施肥每包5元,参与种植管理40亩农田绩效报酬3600元,光这一块增收就有五六万元。

  在蛇峰村党总支书记万士俊看来,乡土人才是重要的发展资源,缪锦丛过去以家电维修为营生,玩机械也是一把好手,3年前村里动员他当干部。在当地“三农”改革中,村干部参与种植管理,与产量绩效挂钩获得管理报酬,实现了村集体、村干部、村民的多方共赢。

  处理好和土地的关系,江苏各地深谙“三农”改革的这一主线。

  目光转向苏南。在无锡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没有“小田”的困扰,但农房闲置一度是村书记张谷的“头疼大事”。“以山南头自然村为例,户籍人口超过300人,但常住人口不足100人。”张谷坦言,这些闲置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长期无人管护,泥灰剥落,破败不堪。

  如何才能让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焕发新生机?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次年,桃源村即尝试以“群众入股 合作社入股 社会资金入股 政府支持”的形式,以水蜜桃产业为核心,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村民可以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给集体获得资产性收入,也可以自己经营民宿、农家乐获得经营性收入。”张谷说。

  村民陈芳和隔壁邻居家的老房被人看中租去开办了“即见桑梓”民宿,2019年蕞后俩月试营业期间,这家民宿的营业额就达20万元。目前,桃园村流转闲置宅基地3880平方米,全村已有民宿15家,从曾经的“卖桃赚钱”到如今的“以桃兴业”,桃源村的发展路子更宽了。

  江苏省农科院农经所所长朱方林认为,当前,“新农人”、新技术和新业态快速涌入农村,为盘活农房资源提供了新空间。中央提出的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为加快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指明了方向。

  敬安镇是徐州市“三乡工程”示范基地。人民网 闫峰摄

  沛县敬安镇唐楼村村民朱永去年种了50余亩辣椒大棚,纯收入达到30多万元,“龙头企业管一头一尾,提供辣椒苗并负责收购辣椒成熟后取出的种子,我们负责田间管理和成熟后的取种。”目前,整个敬安镇的制种辣椒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销售额超5亿元,直接带动约2万农民致富。

  “这个富民产业的造就,离不开我们启动的‘三乡工程’试点。”沛县县委副书记黄浩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在推动人才下乡、能人返乡和资本兴乡过程中,在苏南从事辣椒制种多年的卢国强应邀带着资金、技术、经验等优质资源返乡,在敬安镇打造起了辣椒制种科创小镇,如今连中国工程院辣椒院士工作站也在这里挂了牌。

  苏南虽富,也有相对薄弱村。在“中国制造头部县”江阴市,南闸街道带着南闸村、曙光村、蔡泾村、龙运村4个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成立了江阴市联扶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振芳介绍,这是江阴首个镇村联合发展平台,将优先投资薄弱村的盈利性、公益性项目。

  2019年起,该平台公司开始扶持南闸村推进一批产业扶贫项目进程。“通过企业厂房租赁,可为村里增加180多万元的村级收入。”南闸村党总支书记王梁说,随着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也直接推进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村里这两年先后投入20余万元完成了观庄后村段头路硬化、亮化工程;投入近30万元完成陈氏河清淤、蔬菜种植大户退租的200余亩农田的整治及农机水利设施修复。

  无疑,资源注入是助推农村发展的关键。太仓市璜泾镇的雅鹿村,十多年前集体经济也是一穷二白,它的发展靠的是与知名服装企业雅鹿集团之间的村企共建。

  早在2007年,雅鹿集团出资为村里建成两栋标准厂房,当年即为集体增加租金收入54万元。尝到甜头后的雅鹿村,在雅鹿集团的担保下从银行贷款110万元扩建标准厂房,现该村标准厂房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底还可以增加2.5万平方米。

  一手引进孵化工业项目,一手集约土地规模经营,雅鹿村党委书记顾爱东说,2020年他们实现村集体收入1846.8万元,村级经营性资产突破3287.6万元,比2006年并村时增长了40倍。

  去年6月22日,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的实施意见》,这意味着更多的政策资源将持续输往全省各地乡村。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头部年。“‘十四五’期间,江苏农业农村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乡村建设治理进入深化拓展期,农村民生保障进入品质提升期,工农城乡关系进入重塑融合期。”在此背景下,2021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出了33条硬核举措,在强调守牢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的同时,提出全面启动乡村建设和富民强村帮促两大行动。

  “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面子里子一起做。”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表示,今年全省将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向农村覆盖、社会保障向农村倾斜。他同时表示,江苏“三农”发展得益于改革,改革是江苏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试验的精准化、精细化、集成化水平,努力把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成为制度创新高地。”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taicang.021cf.cn/index.php/post/353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太仓市璜泾镇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完成278亿元

太仓市璜泾镇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完成278亿元

  太仓市璜泾镇加快提升科创能力,积蓄转型发展动能   苏报讯(驻太仓首席记者 顾志敏)成功落户8个人才项目,拟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1家,规上企业研发费用已完成2.78亿元……今年以来,太仓市璜泾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连串迭创新高的数字,正为全镇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作为民企重镇,在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之际,璜泾镇一直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

江苏太仓:幸福宜居的“现代田园城”

江苏太仓:幸福宜居的“现代田园城”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初夏,江苏太仓城厢镇东林村,阳澄湖的支流杨林塘穿村而过,两岸,一望无际的麦浪蔚为壮观。2018年,东林村集体经济稳定收入达2127万元。其中,工业厂房出租与农业的收入比由原来的7∶3变为如今的5∶5,未来预期倒置为3∶7,村级收入呈现更为稳定可持续的态势。   太仓自古农业发达,物...

江苏省太仓市鹿河纺织器材厂

江苏省太仓市鹿河纺织器材厂

  江苏省太仓市鹿河纺织器材厂的联系方式   江苏 江苏省太仓市鹿河镇雅鹿村   江苏省太仓市鹿河纺织器材厂基本资料   我要给“江苏省太仓市鹿河纺织器材厂”留言   江苏省太仓市鹿河纺织器材厂发布的供应产品信息   江苏省太仓市鹿河纺织器材厂相关公司推荐   更新日期:2007...

理论圆桌绘就现代田园生活“蕞美图景”

理论圆桌绘就现代田园生活“蕞美图景”

  太仓市璜泾镇雅鹿村探索高水平小康发展之路   雅鹿村,一个依旧保持江南田园风光的全国文明村,在推进高水平小康村建设中,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以企带村、村企联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坚持“生态文明、共同富裕”的精神追求,追求“政社互动、村民自治”社区管理方式,绘就了现代田园生活的“蕞美图景”,打造了一个“强富美高”新农村的样本。   “雅鹿实践”到底...

盘活集体资产雅鹿村发展飞地经济

盘活集体资产雅鹿村发展飞地经济

  近日,记者在新联村一处工地看到,建筑工人顶着烈日紧张忙碌,地基工程正在进行中。这块24亩的土地正是雅鹿村精心打造的发展“飞地”——鹿路创新园,将建设25000平方米标准厂房,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将成为璜泾镇新兴产业、科创企业的新的聚集区。   集体资产能否实现保值增值,开源是关键。雅鹿村根据自身条件,因村制宜探索多渠道、多业态、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该村依托与雅鹿集团十...

苏州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

苏州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平台

  近日,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纯一行赴我市调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朱红华,璜泾镇、陆渡街道相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调研组实地走访了璜泾镇村集体抱团发展平台——合盈创新产业园项目、雅鹿村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以及雅鹿村“无人”农场等。   2022年7月璜泾镇下辖13个村共同投资入股8000万元成立太仓市合盈建设项目管理有限...

苏州探索引领未来农业领域竞争发展的新赛道

苏州探索引领未来农业领域竞争发展的新赛道

  种田也可以无人化。这不是天马行空的臆想,而是已然成为现实的存在。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英国、美国、以色列、荷兰、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开始构建无人大田农场、无人猪场、无人渔场。   我国的“无人化农场”也与全球速度同步,从2017年起步,2019年、2020年已经有颇具规模的“无人化农场”现身,当前正呈现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