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启动!这一遗址迎来第八次考古发掘!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启动!这一遗址迎来第八次考古发掘!
作为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重点项目
草鞋山遗址第八次考古发掘同步启动
草鞋山遗址位于阳澄湖南岸,拥有6000多年历史,是环太湖流域蕞重要的遗址之一,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世界稻作文化的原乡”。这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座,在同一地址上呈现新石器时代全部文化遗存的遗址。
据了解,这次考古发掘选址在夷陵山的西侧,要探明夷陵山的形成年代和它的范围,希望能够利用主动性发掘,多了解一些草鞋山的埋藏情况,并通过更开放的发掘方式,让民众走进考古、走进古代文化、走进古代文明,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在现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实施意见》
深入揭示苏州地域文明的内涵和成就
《实施意见》确立了苏州市开展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筹谋了五大重点研究项目,以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揭示苏州作为吴文化发源地和江南文化核心城市的文化内涵,展现苏州地域文明脉络,探索苏州地域文明对中华文明的突出贡献,推动苏州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梳理苏州历史文脉、探寻苏州文明起源
依法开展考古调查勘探1300项,发现重要遗存100余处,开展考古发掘104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2万余件,“赵陵山遗址”“苏州木渎古城遗址”“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张家港黄泗浦遗址”等4个考古项目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苏州在2017年10月开始在全国率先实践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实现在土地出让前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城市基本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
2022年,《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正式公布实施,进一步规范了考古前置工作。
2016-2018年发掘,出土多座砖室墓,其中1号墓为前后室穹窿顶带东西耳室大墓,规模庞大,结构复杂;2号墓出土大量精美绝伦的金饰件;
5号墓出土有“吴侯”以及“建兴二年七月廿一日吴王”字样的铭文砖。
这些高等级墓葬的发现,显示出苏州在东汉至三国时期对于孙吴政权的重要性,是其政权长期、主要依托的社会政治力量之所在。
2016-2017年发掘,出土以龙泉青瓷为主的遗物150余吨,是一处极为重要的大型瓷器仓储、贸易遗址。
该遗址印证了太仓港在大元时期被称为“天下头部码头”的事实,填补本地区元代海外瓷器贸易相关遗存的空白,实证了太仓是元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之一,瓷器曾在此集结,远销海内外。
2018-2019年发掘,入选“2018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出土瓷器、铜镜等在内的文物2000余件;
▲瑞兽葡萄镜(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寺院遗址和古河道、木桥以及仓廒类遗迹,见证了黄泗浦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港口集镇。
▲唐代河道出土器物(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寺院遗址证实为鉴真第六次东渡前居住的唐代尊胜禅院遗址,为研究鉴真东渡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资料。
▲出土文字砖(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唐代双口灶(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2021年发掘,出土三座五代墓葬,两座木棺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首次启用“考古方舱”,为出土文物创造蕞佳保护环境。
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东基地首个实验室考古项目,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个跨区域合作的实验室考古项目。
此次发掘出土的五代特别是吴越国时期的文物,为研究江南地区五代时期的经济、文化及手工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2021年发掘,截至目前已发现以窑址为主的遗迹50余处,出土文物70余件。
已发现的砖窑体积较大、保存完好、结构复杂,其六孔道窑体形制系陆慕地区所特有,具有极高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
必将为中华文明、江苏文明的深入研究
素材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看苏州
分享小伙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