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正文内容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admin7个月前 (09-24)产业新闻34

  ——摘自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三解三促”活动第二小组的民情日记

  5月28日,经过一夜大雨的洗礼,早晨的空气清新宜人,微风夹着细雨迎面吹过,感觉还有一丝凉意。阵雨的天气没有能让我们参与驻点群众生产劳动的脚步稍显犹豫,我们“三解三促”活动第二小组在周广侠副厅长的带领下,拿着镰刀,一路欢快地来到了镇江丹徒区薛村社区农民公园参加锄草劳动。

  这个公园建于2008年,依偎着村北的一条小河。亭台假山,峰回路转,还能依稀见到当年初建时的荣华光景。由于当地老百姓前来运动休闲的日见稀疏,加之公园绿化管理力量的缺乏,沿路两侧和运动广场上已是杂草丛生。我们到达时,不远处已有早来的两位环卫工人正在锄草。面对齐膝的杂草和雨中草地的泥泞,我们工作组成员和参与锄草的群众在广场和路径两侧一字排开……一时间,在细雨朦胧中只听见镰刀锄草的切割声。在河的那一边,有不少老百姓看到公园里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也过来主动地加入到劳动的行列。虽有凉风细雨,但转眼间我们已是汗流浃背。周广侠副厅长脱去外衣,蹬屈弯腰,刀起草落,不一会儿身后已有很多锄下的杂草。刘观江主任到底有过农村生产队队长的经历,一招一式间还有当年的驾轻就熟,当老百姓称他像“老把式”时,他笑称:“当年在基层都是一贯叫响‘看我的’,没有点真功夫哪行!”刚才还在一起劳动的陈建华主任这会怎么不见了踪影……随着一声呼喊,他从假山后探出半个身段挥刀示意,原来他在修理山石间边边角角的杂草。“哎呀”这边一个低声惊呼,树下正干得起劲的曹炳泰处长被一只毒虫蜇了手指,瞬间红肿了半截,大家都劝他赶紧治伤休息,但他笑曰,轻伤不下火线。沈仕俊副处长边锄草边与身旁的老百姓交流起基层的生产生活情况,在他看来,这样的劳动正是一个难得的了解民情民意的机会。孙怀江副处长在劳动中刚劲干练、一招一式迅猛有力,再从身后堆积有序的杂草蔓枝,都看得出当年军旅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印记。不觉间已近午时,雨势渐急,在村主任的劝说中,我们这才停工收刀。平时坐久办公室的我们,起身间才觉腰僵腿酸,汗珠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模糊了我们的笑容。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三解三促”活动第十三小组民情日记之一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厅党组的统一安排,5月31日至6月4日,由办公室相伯伟主任带队的厅“三解三促”活动第十三小组,在驻点调研地点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道张桥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驻点调研期间,调研小组先后召开了村干部、村民代表、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领导、街道、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理员、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专题座谈会,广泛了解社情民意,认真听取人事人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方面意见和建议,掌握基层一线就业、社保服务平台建设和窗口服务情况,特别是了解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经营状况、人才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并充分发挥省级人社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帮基层出主意、想办法、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驻点调研的张桥村是以林木、花卉种植与栽培,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与养护,茶叶生产、加工与销售为主的特色产业村。调研小组了解这一情况后,集思广益,决定在林场举办培训讲座,邀请省级园林业专家到村讲课,开阔职工眼界,增长知识,受到驻点村和林场职工的好评。

  虽然驻点调研地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但农民长期劳作,经常出现大病拖、小病扛的情况。调研小组想百姓所想,专门邀请苏医大附属瑞华医院医学专家到村开展义诊活动,为村民送医送药,倍受百姓的赞赏。

  宣传政策、接待信访也是本次驻点调研的重要工作。为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宣传力度,调研小组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吴中区人力资源市场集中招聘机会,进行宣讲政策和信访接待。招聘会期间,调研小组发放宣传册,接待来访,对老百姓提出的有关劳动保障、新加坡工业园区公积金提取、社保资金转移、劳动工时等问题耐心解答,受到现场群众的肯定。

  关注民生也是这次驻点调研的重要内容,调研小组走社区、下田头、到工厂、访农户,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一些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企业开工不足,订单减少,效益下滑,为此,调研小组帮助企业正确分析形势,增强企业信心,共渡难关。

  短短的5天时间,通过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一步加深了对基层工作的了解,加深了与基层群众的感情,不仅是一场生动的学习教育课,更是一场特殊的党性实践课。我们忘不了基层百姓的勤劳与朴实,忘不了基层群众的苦干与实干,忘不了基层人民的奉献与创造。

  多年来,苏州市各级领导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始终坚持富民优先发展战略,一直是江苏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蕞快蕞好的地区之一。这里民风淳朴,生活殷实,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苏州的快速发展与巨大变化充分说明了党的政策的伟大与正确,充分说明了党的政策得民心顺民意。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三解三促”活动第十三小组民情日记之二

  5月31日上午雨过天晴,蓝天白云。厅“三解三促”活动第十三小组风尘仆仆地赶赴驻点调研地——苏州吴中区越溪街道张桥村。

  到达张桥村,大家被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三层村办公楼以及配套服务设施占地约10亩,周边树木成行,花团锦簇,绿草茵茵;远处青山绿水、白墙黛瓦、亭台楼阁、长桥卧波,这哪里是农村,这分明就是公园、花园……

  下午2点30分,调研小组召开座谈会与村干部、村民代表进行座谈。据村干部沈建华介绍,张桥村是吴中开发区越溪街道下属村,全村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4400亩,12个自然村,19个村小组,730户农户,在册人口2980人,其中劳动力1602人,低保户5户,低保边缘25人。

  张桥村地理环境独特,自然环境优美,七子山、吴山岭、清明山构成了三面环山,南临平原的簸箕状地形,素有山村之誉。山地资源丰富,名胜古迹较多,这里苗木茂盛,果品丰腴。盛产“越来溪”碧螺春茶叶,城皇山道观、大画眉泉、31幅摩岩石刻等名胜古迹衬托出张桥村的古老与美丽。

  张桥村是“苏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至2011年底,全村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807万元,人均纯收入18500元,预计今年可实现村级收入超千万。张桥村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以及苏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苏州市先锋村、苏州市文明村工作先进村、村民自治管理模范村、社会治安安全村、爱国卫生先进集体、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50多项荣誉称号。

  我们在座谈中了解到,张桥村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村里专门成立创建充分就业村领导小组,对辖区内失业人员走访率达100%。2011年推荐就业256人次,跟踪走访1504人次,树立创业典型1人,再就业援助典型2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99%,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98%,登记失业被征地农民就业率99%,高校毕业生就业率100%。张桥村十分重视民生幸福工程建设,在社会保障方面,张桥村于2004年7月起,对失地农民按年龄划分成四个年龄段进行补偿;实现社保全覆盖,全村医疗保障参保率高达100%。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完成了公交道路项目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了集行政中心、便民服务、综合议事、学习培训、信息咨询、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服务中心;建成了高标准小型农贸市场以及医疗服务软硬件设施完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张桥村更加关爱老人,成立老年会,建立活动室,每天都邀请评弹演员为老人演出,每年组织老年人外出旅游。

  在谈到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时,参加座谈会的不少同志反映:一是“新农合”简便易行,老居民老医保交多报少,不尽合理;二是城镇居民的保障养老金少,失地农民的待遇不太平衡;三是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管理还须加大力度等。

  不知不觉中,3小时过去了,座谈气氛热烈融洽,大家发言积极踊跃。调研小组所见所闻,感受颇深:一是农民变居民,农村城市化,没想到农民也是城里人了;二是农村田野像公园,农村迈向现代化,没想到农村象城市一样了;三是农村处处是乐园,农民生活幸福化,没想到农村家庭比城里家庭富裕了。张桥农村是我国千万农村的一个典范,张桥农民是我国亿万农民的一个缩影。

  林业专家讲“真经” 服务基层见真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三解三促”活动第十三小组民情日记之三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三解三促”活动第十三小组驻点调研的张桥村位于苏州市西南部,三面环山,素有“山村”之誉。地理环境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山地资源丰富,全村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4400亩,大多数职工在村林场从事苗木种植栽培。根据全村种植苗木经济的特点,第十三小组专门与中山植物研究所专家联系,聘请水平蕞好,经验蕞丰富的教授给林场职工上课。

  6月1日上午,张桥村林场十里八村的职工早早地来到了村委会议室,他们当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不少年青小伙,还有很多头扎红头绳,腰系衣布衫的中、老年妇女,一张张饱经风霜或期待的脸充满热情,一双双迷惑的眼神充满对知识与技术的渴求。

  九点整,讲座开始,当调研小组主持人介绍完专家的情况后,全场爆发热烈的掌声。任全进是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园景处副处长,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园林植物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他不愧为林木花卉的行家,打开电脑,一幅幅花草树木照片生动形象,一个个说明详尽细致。他首先介绍全国花卉苗木基地的分布情况;其次介绍了花卉苗木的主要品种,如何实现林木栽培过程中的利益蕞大化,结合当前城市绿化过程中一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并着重分析目前市场上蕞具潜力的苗木花卉行情。任教授的讲座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课间休息时,任教授还现场答疑,很多老职工围着任教授说:我们干了一辈子,也不知花卉苗木还有这么多品种,有这么多用途,有这么大的价值。有一年轻小伙说:听了教授的课,大开眼界,这是朝阳产业,我们的专业选对了。

  任教授的讲座虽然只有短短半天时间,但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这引发了调研小组一行的思考:一是农村需要知识,要提高对推广科学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变送钱送物扶贫为送知识送技术扶持;二是农村需要人才,要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必要性的认识,培养更多乡土技能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taicang.021cf.cn/index.php/post/3390.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太仓天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太仓天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公 司 简 介太仓天马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位于太仓市浏河镇张桥村路新路158号。公司厂房面积1100平方米,拥有台湾产明阳精密自动车床,CNC数控车床,数显铣床,高速台车以及锯,钻,攻丝等机械设备。从事汽、摩、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各类机械零配件,电脑、各类电子、低压电器、办公设备用螺丝、螺母、销、轴以及拉杆、锁具、卫浴等金属制品加工和相关模具制造。另经销钢管、钢材。公司秉承“诚信、求...

张桥镇推介闲置用地谋求合作共赢

张桥镇推介闲置用地谋求合作共赢

  日前,张桥镇邀请无锡新区旺庄街道部分企业来镇参观考察、洽谈交流,并向与会企业负责人推介了12块低效闲置用地。   客商实地参观考察了部分闲置厂房,详细了解交通区位优势、建设规模、园区配套及企业入园相关政策等情况。镇相关负责人向企业负责人重点介绍了张桥镇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待盘活地块、闲置厂房、优惠政策等相关内容。   近年来,张桥镇坚持“以亩产和创...

新建张桥村安置用房及其配套用房项目(太仓娄江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新建张桥村安置用房及其配套用房项目(太仓娄江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新建张桥村安置用房及其配套用房项目(太仓娄江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新建张桥村安置用房及其配套用房项目(太仓娄江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2023年4季度 - 2026年3季度   2024-01-23 (发布:--)   建筑行业此项目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居民住宅   线路...

江苏泰兴一企业非法占地建厂法院裁定却迟迟不拆

江苏泰兴一企业非法占地建厂法院裁定却迟迟不拆

  泰州泰兴市张桥镇克仁村村民反映:泰兴市国艺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侵占村里约8分地,盖厂房生产家具。非法占地的家具厂为何没人查处?厂房何时能拆除?   8月13日,记者在天眼查搜索泰兴市国艺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发现泰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曾在去年5月27日对该公司立案调查,确认2007年11月起,公司未经有权部门批准,非法占用泰兴市张桥镇克仁村任营二组852平方米集体土地...

滁州定远:承接产业转移筑梦“产业强县”

滁州定远:承接产业转移筑梦“产业强县”

  人民网滁州12月28日电(记者周坤)纺织机轰鸣作响,生产线有序运转,运输车辆来回穿梭……12月25日,走进位于安徽省滁州是定远县的张桥轻纺产业园,只见各项工艺流程规范运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如今这里已经有38家纺织服装企业签约,在园区全面投产运营后,年产纺织品30亿米,可带动稳定就业5000多人……伴随着一根根纱线在流动,一个个纱锭在旋转,一个新型纺织产业...

苏州吴中“张桥里巷”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苏州吴中“张桥里巷”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说起“张桥里巷”这个名字的由来,别有—番新意。这是近年来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道张桥村党委,依托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根系工程”的深入推进,匠心打造的党建子品牌。“里巷”在吴语中有着“内里”“深入”的含义。为此,张桥村党委着力以组织赋能锻造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基层队伍,以“复兴弄”为例,筑牢基层“桥头堡”;以要素赋能盘活乡村资源,以“圆梦弄”为例,增强各项要素流动性...

苏州张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

苏州张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

  原标题:苏州张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添翼   小桥流水、茶园花海、观光旅游……盛夏时节,走进苏州市吴中区越溪街道张桥村,只见青山环抱村庄,满山绿树随风摇曳,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呈现眼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近些年来,越溪街道张桥村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以“生态+”“旅游+”为美丽张桥的乡村振兴建设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