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河底“造林”水稻喝上“纯净水”
初冬时节,太仓城厢镇东林村的荷花池里河水清澈见底,细长的苦草在水下随波摇曳。这片“水下森林”不仅是一道奇妙景观,更是东林村的“水质净化器”。
东林村是太仓现代循环农业的典型案例,探索形成了“一片田、一根草、一只羊、一袋肥”的“四个一”生态循环东林模式,实现了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重效益。
为了让循环农业更加“绿色”,东林村依托同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名人水街生态环境改良服务项目,制定科学治理方案,计划改良河道2.85公里,投放水草500万株,打造7.3万平方米“水下森林”,通过优化组合生态沟渠、生态滤地、水质净化等生态工程措施,构建水稻种植面源污染生态减排系统,确保河流水质达标。
“苦草等沉水植物可以吸附水体中的营养元素,目前,试验河段水质从过去的V类提升至Ⅲ类,甚至部分达到Ⅱ类。”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张增胜说。
清澈见底的幸福河湖让东林村的水稻喝上了“纯净水”。好水土养成好大米,东林村打造出“金仓湖”品牌系列大米,以58元每斤的零售价销往全国,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在苏州市举办的第三届苏州大米“好农”种好米品鉴评选活动中,金仓湖大米获得蕞优品质奖。
名人水街项目还搭建2公里生态木桩,铺设1.5公里木栈道和800米花架长廊等,打造范仲淹、林则徐等水利相关名人的雕塑,记录其主要事迹,形成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沉浸式情景文化阵地。“未来,我们还计划建设水文化博物馆,出版名人水街书籍。”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说。
随着近年来农文旅产业逐渐兴起,东林村融合现代农业、城市园林与传统农业的特点,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科普研学等于一体,建成了太仓首个农民公园“味稻公园”,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久前,德国商会跟东林村签订协议,未来将在这里发展皮划艇、骑行等运动。
版权所有(C)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2023002088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330073
姑苏晚报爆料电线 订报热线 报纸广告转相关融媒中心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