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大有可为
《中国妇女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妇女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妇女报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妇女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妇女报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城厢镇东林村“田园新干线”观光列车。闫俊峰/摄
双凤镇庆丰村稻米深加工中心。资料图片
城厢镇东林村经过整治的宜机化田块。闫俊峰/摄
村集体发展集体经济既有劣势,又有优势,发展适度规模农业应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避免农业集体经营过程中的“磨洋工”现象,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和尝试了多种经营模式,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
江苏省太仓市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较好地区之一。该市地处长江口南岸,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高。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近年来,当地政府鼓励村集体组建村级合作农场和合作社,集中流转农户承包的耕地,采取自主、统一经营等模式,发展适度规模农业,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壮大,涌现了一批年收入超千万元的经济强村。
自主统一经营,是村集体经济的主要经营模式之一。这一模式更有利于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主导作用,有助于获得稳定的收益,但也要承担更多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因此,如何化解传统集体经济的不足,实现收益蕞大化,是村集体经济组织需要面对的挑战。太仓等地在这方面的探索和积累的经验,值得借鉴。
从2008年左右开始,太仓市乡村陆续将农户承包的耕地流转到村集体,或由村级合作农场、合作社统一经营,直接获得经营性收入,或将耕地出租给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获得租金收益。据统计,由村级合作农场或合作社统一经营的耕地约占集中流转耕地的45%。
村集体经济组织用部分耕地种植什么?太仓市大部分村庄的选择是: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占自主经营面积的80%以上,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仅占14%。以城厢镇东林村为例,该村将集中流转的2400亩农田全部用来种植富硒稻和普通水稻,还与邻近的万丰村合作,共同经营海丰农场千亩稻田。
太仓农民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他们心里算清了经济效益账:水稻种植比较适合规模经营,机械化程度更有提升空间,人力投入不必太多,而且价格比较稳定,市场风险较小,还可以获得政府财政的生态补偿和自主经营补贴,而经济作物更适合分散经营,投入人力较多,而且市场价格不太稳定,市场风险较大。
事实证明,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下,太仓粮食作物的生产效率和种植收益均得到了提升。经过几年的建设,东林村的农田全部实现宜机化,机械化程度大幅提升,水稻种植和管理仅需10人左右就能完成,种植成本大幅下降,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富硒稻米品牌,每年经营收益在500万元左右。
除了大宗粮食作物种植,太仓市一些村集体还自主统一经营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和部分农业产业。比如,部分村集体组建劳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为村级合作农场的下属分场以及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提供劳务、农机等社会化服务,以获得经营收益。经营社会化服务,风险比种植业小,只需前期投入资金购置适量的农机设备,及时给客户提供相关服务。
此外,太仓市部分村级合作农场和合作社,重点发展并经营了农产品加工业、旅游农业和循环农业等产业,获得了良好的增值收益。这些产业牵涉面较广,需要统筹发展,村集体统一经营更有优势。比如,东林村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拓展产业链,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去年,农业产业链经营性收入达到了3490万元,全村经营性资产已达到3亿元。
村集体经济组织既有劣势,又有优势,劣势是没有充足的劳动力,组织动员力和调配力较弱;优势是仍有一定的积累和统筹发展能力,因此,村集体经济组织在选择统一经营的领域和产业时,应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太仓市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其他地方的村级组织参考和借鉴。
村集体组织集中流转耕地,统一经营集体经济,会不会像生产队时期那样“归大堆”“吃大锅饭”?太仓用行动给予了否定回答。
在试行之初,一些合作农场实行统管经营,不用固定工,而是根据季节用工临时招聘员工进行生产和田间管理,但结果不如人意,生产和管理员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经营成本远高于家庭承包。后来,几乎所有合作农场都摒弃了这种模式,全面实行“大承包、小包干”。
“大承包”是指分场场长对合作农场的承包,即由合作农场聘请本村能人担任分场场长,并承包部分耕地,农场对其实行成本核算、绩效挂钩考核;“小包干”则是管理员对分场的承包,即每个分场按一定标准核定包干管理费用,并按照种植规模和品种分设若干包干区,分包给管理员,并对管理员实行考核打分、包干管理费挂钩结算。
怎样才能调动大承包和小包干人员的积极性,奖罚的力度是关键。以东林村为例,前几年,村合作农场核定每亩农田(种植小麦、水稻两熟)的综合成本为1150元(按家庭承包经营实践,还有一定降本空间),如有降低,则奖励分场场长降低成本部分20%,如果超出,则按超出成本部分的20%从其基本工资中扣减;核定产量为水稻单产900斤、小麦550斤,如果超产,则按超产金额的20%对分场场长进行奖励,如果减产(不可控制因素除外),则对分场场长实行减产部分20%的扣除。据测算,通常情况下,分场场长每年收入达7.6万余元。合作农场核定的包干管理费标准为275元/亩,一个管理员包干的农田面积一般为100亩,通常情况下可获得2.75万元报酬。
前几年,这一考核奖罚力度对承包和包干人员是有一定激励作用的。近年来,根据市场变化等因素,太仓各村级合作农场会及时调整承包和包干办法和考核奖励标准,以保持较强的激励力度。以产粮大镇双凤镇庆丰村为例,包干大户除了每亩500元管理费,还有超产奖励,管理得好的,每年仅忙3个月,就有10多万元收入。这个收入标准对很多农村种植能手来说还是有较大的吸引力。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集体或生产组织者对雇佣劳动实时监控成本高、效果也不理想。太仓的经验表明,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完全可以破解这一难题,避免农业集体经营过程中的“磨洋工”现象,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