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之根”开出时代之花
204国道和苏昆太高速公路交会处,坐落着太仓双凤镇维新村。这里发现的马桥文化、良渚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烙上了太仓蕞古老文化的印痕,被誉为“太仓之根”。
新的发展时期,“太仓之根”开出时代之花。
近年来,维新村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同时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并依托维新遗址陈列馆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位,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全力打造农民富、环境美、乡风淳、治理优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荣誉。
走进维新村内的维新遗址陈列馆,陶片、圈足盘、高领罐、鼎足、玉琮等珍贵出土文物的复制品一一陈列,3个展示厅全面展示了太仓海陆变迁过程和维新遗址挖掘及出土成果、马桥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特征与内涵。
2003年,维新遗址被考古人员发掘,填补了太仓原始文化的空白,将太仓有据可考的历史上溯至今4500年左右,为了解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的内涵及分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新依据。
用好文化资源,让“沉睡”的遗址重焕光彩。2006年,太仓市维新遗址陈列馆启动建设,以图片展示、多媒体演播、手工体验区等内容,全面展现太仓传统农耕文化精髓。同时在室外主题功能区,通过“挖掘区”“聚落区”“农耕区”“渔猎区”等,展示亲切、自然、活泼的太仓乡土风情。
陈列馆的建设,让维新村有了家门口的精神文明实践阵地。村党委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实践基地的作用,强化阵地、资源整合、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通过定期举办科普讲座、放映科普宣传片、发放科普资料,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国际禁毒日”举办“爱惜生命、远离毒品”图片展;依托“全国科普日”,开展预防疾病、生活常见病及多发病防护宣传;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传统节日,开展“寻根”系列活动,加强周边居民对于良渚、马桥文化的认识,以及对太仓历史的了解
2022年以来,维新遗址陈列馆累计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3场,累计参加人数1000余人,入馆参观人数达1.7万人次。
宽阔平整的步道、清澈见底的河流、全新翻建的民居、靓丽整洁的庭院、郁郁葱葱的花草树木维新村西部的新跃特色康居乡村点,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让村民们感叹不已:“村子变化真大,住得越来越舒心了。”
建设美丽康居乡村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近年来,维新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以提升村庄环境为重点,开展新跃特色康居乡村点创建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感。
新跃康居点改造项目总投资约480万元,内容包括道路改造、绿化景观改造、外墙立面翻新、路灯改造、垃圾分类点建设等相关配套工程。
改造过程中,维新村对40户村民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工程,在建筑山墙、门框等构件上进行描边处理,保持和突出江南水乡建筑风貌和特色;利用现有资源,规划建设小游园两处,增加休闲健身场地及文化活动场所;对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等种植绿化,进行整理和美化;在村落道路增设路灯照明设施,确保村民夜间出行安全。
为进一步落实长效管理,维新村落实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强化村域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河道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对农村环境的检查和考核,处理好栽种与养护、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落实责任与增强村民意识的关系,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整治质量和效果。
孟夏时节,维新村的桃林里,黄桃树、水蜜桃树、油桃树叶子碧绿,树姿挺拔,长势正好。“今年黄桃总体长势还可以,估计产量和去年差不多。”种植大户林日天说。
目前,维新村桃林种植总面积150亩,其中黄桃品种为锦绣黄桃,亩产3200斤,总种植面积120亩;水蜜桃的品种为白凤、锦红,亩产3000斤,种植面积20亩;油桃的亩产在3200斤左右,种植面积10亩。
维新村主打的锦绣黄桃具有果实大、味道甜的品种优势。这个“明星”农产品曾多次参与苏州市、太仓市的各类农产品展销比赛,获得过2019年太仓市“桃王”的称号。
长得好,还要卖得出去。为打开农产品销路,维新村新跃农场合作社注册“苏浙锦绣”黄桃商标,创立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同时,寻找设计团队,为“苏浙锦绣”设计包装,提升品牌质感;申报绿色食品,提升品牌含金量。
维新村党委副书记张秋芳介绍,往年村里的黄桃主要销往上海、苏州的农贸市场。去年开始,村里开发电商经营模式,引入微店。今年更是做起直播带货,吸引了不少人气,还带动了果园采摘经营的发展,销路大大拓宽。
“直播带货的模式改变了果农-农产品市场-消费者的经营模式,让我们的农产品直接由果园来到消费者手中,跳过中间销售渠道,能有效降低成本,更让果农直接获利。”张秋芳说,接下来,村里将继续加快土地流转,改变过去单纯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将土地流转到村合作社共同经营,形成规模,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技术开发管理。
同时,维新村借助黄桃园、水产养殖、垂钓中心、维新遗址这些已有特色,走好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开辟一条具有历史人文气息的休闲观光路线,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开发文旅、林果采摘、亲子游等,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
版权所有(C)本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苏ICP备2023002088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57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518
姑苏晚报爆料电线 订报热线 新媒体广告 报纸广告转相关融媒中心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