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故事直塘老街区
探讨传统风俗\寻觅民间工艺\素描文化人物
漫步在直塘老街区,这里的弹石老街狭窄又长,这里的枕河临水老宅重重叠叠、宁静古朴,你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的氛围。
据《郏亶水利书》载:“(直塘)以镇所夹七浦塘名之也,塘水自镇以西无复曲折故名。”宋《琴川志》载:东晋时期(317~420)有瞿硎先生隐居直塘教化百姓。隋唐时期有简大师前来直塘修建寺庙,唐长安三年(703)武则天敕建瞿像宝塔于广安教寺内。明中叶直塘四大家族,东张、西马、南凌、北徐先后显达。里人凌云翼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进士,以剿各地暴众而成名将,明万历六年(1578)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北京的金山岭长城就是他负责修复的。他的父亲凌昆、胞兄凌云鹄有贤名,都入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其孙凌必正系明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进士,任广西兵备按察副使,因其廉洁深受百姓爱戴,民间呼为“江南小天子”,尤精绘画,所作《孔雀牡丹》图、《碧桃山鹧》图,现存上海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清“江左三大诗人” 之一的吴梅村诗曰:“直溪虽乡村,故是尚书里” 。明万历八年王锡爵的仲女王焘贞,在直塘未婚夫墓前羽化震动朝野。清初直塘诗人崔华的“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 ,由此诗坛皆呼崔黄叶,直塘也因此别称“黄叶村”。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太仓知州白登明在直塘广安寺南院,立讲堂书院,设同善会所,以德教民,赈济贫孤,倡导孝义,民风大盛,里人陈瑚为讲院作碑记现存《直塘里志》。 仅明清两代被地方志、各种名人大字典收录的名人、传人有二百多位,其中进士二十多人、举人三十多人。
直塘在唐宋元时亦有胜地如:武邱重冈、荒江古塔、广安教寺、灵真仙观等等,但因年代久远湮没无存,仅根据《直塘里志》载:明清时有十景,七浦秋涛、石桥夜月、丰庆夕照、重冈春望、双松古墓、水明楼、西园、南园、张园和梅园。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春夏,倭寇入七浦塘至直塘,屯集四十余日,古镇被毁大半。后沿七浦塘东西走向而建的街市,至今也有400多年的历史。清初太仓诗人顾玉霖过直塘诗云:“石桥锁二头,聚落在中腹,人烟数百家,沿塘结茅屋。”
直塘一排排傍河临水而建的民居老宅,小青瓦、******马头墙重重叠叠、古朴苍老。枕河民宅颇具特色,为了通舟商贸、取水洗涤、观景乘凉,家家建有水阁、水桥。水阁临水而建,小户人家一般也就九至十平方米,而大户商家则有二十多平方米。水阁下层为地下室,水中基础为石块砌成,虽经百年水浸浪击,有的水阁又经翻建,但石驳岸依然巍然屹立,不裂、不变、不走动,老辈人说石驳岸下有成排成排的木桩。
如今在石驳岸上的老宅,犹如一群老者斜着肩膀,前仰后靠,东倒西歪,互相挤压在一起抗击风雨。进入老宅水阁,为了防止小孩溺水,到水桥都建有两道门,旱河滩门、水桥门。关上旱河滩门,不觉得水阁底下再有一层,水阁临河一面,窗下配有美人靠,供人坐着、靠着、观景,也有的水阁临河是落地长窗,长窗外再有木栅栏。窗格美观又古典,有梅花形、冰裂形等,现今还能看到有的窗格上装的是蛤蜊壳(古时用河蚌壳做成的片状物,装在按窗户大小用竹片做成的许多小格中,再装在窗户上,既能防风又能透光),大多数窗格上的蛤蜊壳被玻璃替代。开启水阁门可见旱水桥(石头或木料做成的楼梯),走下旱水桥才能步入地下室,一般人家大多做厨房。地下室临河有门有窗,开启窗户凉风习习,是吃饭休闲的好地方。打开地下室******才见水桥。直塘水桥式样有六七种之多,为了避风雨有的在水桥上再建河棚。有的直接把河水引入地下室,临水再建桥门、桥栏。水桥是一座通向七浦塘的埠头,合上水桥门就成供人居住的水阁,同时还能听到脚下潺潺的流水声。为了方便老街上岸人家上河滩的需要,下岸人家每隔不到十户,都建有公共水桥弄及公共水桥。
直塘老街东西走向一里多长,与普济南北两街组成“十字咀角” ,东街与西街之间有一个摇手弯(古时城防需要而建)。 老街经历了历史风雨的洗刷显得十分苍老,碎石铺砌而成的狭窄街路,斑驳高低不平,因埋设水管及电信线缆,留下了两条长长的水泥补丁。老街两旁的老宅有着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东街老宅为三进、西街老宅为两进。从前家家有商店,店面一间挨着一间,采用门闼或木栅板门面,前店后作坊或前店后仓库,有的楼下为店、楼上为居室,多为两层木楼。檐下斗拱、出檐挑梁,斗拱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有“喜鹊闹梅”、“富贵牡丹”、“葡萄石榴”、“福到蝙蝠”、“祥云灵芝”、“梅兰竹菊” 等描金又上漆的图案。只有这些挑梁斗拱还在诉说着当年主人的辉煌。随着星移斗转,老街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华。
漫步在一里多长的老街上,还能见到上世纪文革时期留下的大幅标语及明代兵部尚书凌云翼祖宅遗迹祠堂弄、凌氏祠堂,晚清时与李鸿章同科进士寄名亲的杨子于遗存的部分西花厅、假山等八处文物控保单位。
每当迎春花怒放或丹桂飘香的季节,早霞将老街染成金色,晨雾浓浓,映入眼帘的七浦塘,碧水东流,南岸绿树成荫,北岸枕河人家,犹如天上人家若隐若现。夕阳下,晚霞又将七浦塘染成紫红色,白发老街俏夕阳,好一派水乡秀丽风光,使人心旷神怡。这时你能看到不少摄影家及“拍客”,用手中的“长***短炮”寻找着想要的“古董”。有位“百晓”的“拍客”,把直塘老街上的古旧建筑、碎石街市、水阁水桥、枕河人家、弄堂河滩一一定格并晒在“网”上,并感叹:我两次到太仓直塘拍摄,目的是寻访记忆中的碎石小街,不虚此行,我发现直塘的古镇风采,远超过……
直塘老街是非常有韵味的。古老雅致,又充满着人气和烟火气息。那种老式的生活方式,被一代代慢慢传承下来,缓慢闲适。吕老师文中描绘的这些熟悉场景和建筑,让人倍感亲切。那也曾是我幼年时洒脱玩耍的好地方。直塘现存的所有老街,都曾留下过我和小伙伴愉快响亮的笑声和活泼淘气的身影。我,好想念直塘老街。回去看看吧,应该还是我记忆中的旧时模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